作者:聚创西财大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 948
                    发布时间: 2016-06-02 16:24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经济史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专业
	
	  经济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经济史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熟悉本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学贯中西、兼通中外经济历史和理论,具有经济学扎实理论基础、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济史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研究方向
	
	  1、金融历史与文化研究
	
	  2、区域经济史研究
	
	  3、历史上的公共产品问题研究
	
	  四、学习年限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五、培养环节与学分要求
	
	  我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47学分,学分结构见下表:
| 
					课程学习, | 
					必修课, | 公共必修课 | 4学分 | 
| 学科基础课 | 9学分 | ||
| 专业必修课 | 9学分 | ||
| 
					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8学分 | |
| 公共选修课 | 必须修读一门思想政治课程,若达到总的课程学分要求,可不修读其他公共选修课。 | ||
| 
					科研训练, | 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 | 
 | 2学分 | 
| 
					实践环节 | 
 | 
 | 2学分 | 
| 
					学位论文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 2学分 | 
| 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 
 | 4学分 | 
	  六、课程设置
	
	  经济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经济类)
| 
					课程 | 中文课程名称 | 
					  | 
					学 | 学 期 | 
					周 | 授课学院(中心) | 备注 | |||||||
| Ⅰ | Ⅱ | 
					小 | Ⅲ | Ⅳ | 
					小 | Ⅴ | ||||||||
| 
					必 | 
					公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2 | √ | 
 | 
 | 
 | 
 | 
 |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学分,2选1 | 
| 高级英语(1) | Advanced English(1) | 2 | √ | 
 | 
 | 
 | 
 | 
 | 
 | 2 | 经贸外语学院 | 2选1,课程构成见英语教学改革意见 | ||
| 高级英语(2) | Advanced English(2) | 2 | √ | 
 | 
 | 
 | 
 | 
 | 
 | 2 | ||||
| 
					学科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 3 | √ | 
 | 
 | 
 | 
 | 
 | 
 | 3 | 经济学院 | 3门必修,9学分 | |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 3 | 
 | √ | 
 | 
 | 
 | 
 | 
 | 3 | 经济学院 | |||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Intermediate Econometrics | 3 | 
 | √ | 
 | 
 | 
 | 
 | 
 | 3 | 统计学院 | |||
| 
					专 | 中国经济史专题 | China economic history | 3 | 
 | √ | 
 | 
 | 
 | 
 | 
 | 3 | 经济学院 | 3门必修,9学分 | |
| 经济学说史专题 |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 3 | 
 | √ | 
 | 
 | 
 | 
 | 
 | 3 | 经济学院 | |||
| 近代中国经济史史料学 |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of modern China | 3 | 
 | √ | 
 | 
 | 
 | 
 | 
 | 3 | 经济学院 | |||
| 
					选 | 
					专 | 美国经济史 |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 | 2 | 
 | 
 | 前 | 
 | 
 | 
 | 
 | 3 | 
 | 
					至少选修4门 | 
| 发展经济学 | Development economics | 2 | 
 | 
 | 后 | 
 | 
 | 
 | 
 | 3 | 经济学院 | |||
| 
 | 
 | 2 | 
 | 
 | 
 | 
 | 
 | 
 | 
 | 3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2 | 
 | 
 | 
 | 
 | 
 | 
 | 
 | 
 | 
 | |||
| 
					公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 1 | 
 | √ | 
 | 
 | 
 | 
 |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选1,必选一门 |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 1 | 
 | √ | 
 | 
 | 
 | 
 |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研究生院组织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或其他硕士点开设的课程 | 
 | 
 | 
 | 
 | 
 | 
 | 
 | 
 | 
 | 
 | 
 | 
 | ||
	  说明:
	
	  1.经济类硕士研究生在第1学期修读公共英语课,非经济类硕士研究生在第2学期修读公共英语课程。
	
	  2.注明“必选”课程的为本专业学生必选;选修课程中的“前”、“后”是指前半期或后半期开课。
	
	  3.必修课程作为选修课程选修的,每门计2学分。
	
	  七、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在导师负责的前提下、发挥集体培养作用的以导师小组为主的培养方式。
	
	  2.学习与研究并重。第一学期以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公共课)为主,突出专业课程、专业技能培养;第二、三学期以专业课程学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现实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第四学期后选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的主题撰写毕业论文。
	
	  3.建立本专业研究生定期学术研讨和论文开题报告集体讨论制度,强化学术交流活动氛围。
	
	  4.日常教学管理,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以学校研究生部的统一管理为主。
	
	  5.全脱产学习,实行学分制。
	
	  八、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1)公共课考试于课程结束前进行。考试方式可以是闭卷笔试、开卷笔试、也可以由研究生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课程论文。具体形式由负责教学的院系和任课教师决定。
	
	  (2)基础外语考试由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部组织,按《西南财经大学2005级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教学安排》等有关规定执行。
	
	  (3)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在第二学期结束前考试完毕,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和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考试成绩应当由多次多种检测手段来完成,包括研读文献资料、课堂讨论、期末考试或论文等等。
	
	  (4)非经济类跨专业学生需补修本科《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概论》)3门专业基础课,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5)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中期考核,方可申请作学术论文。
	
	  2.科研考核
	
	  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关心和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够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要求研一上学期模仿写作一篇文章,有条件的参与科研项目写作,研一下学期参与教材编写和翻译、文章写作至少一次。由本导师组负责修改指导。
	
	  3.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九、科研训练
	
	  专业学术训练旨在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使其掌握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术训练以导师指导为基础,以学术沙龙制度为依托,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研究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学术训练基本项目及要求如下:
	
	  1.读书训练
	
	  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读4本经济学名著或经典文献,并写出至少2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笔记,并定期与导师交流。名著或文献可自选或由导师推荐。
	
	  2.学术报告
	
	  (1)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公开作一次学术沙龙主题报告(可二位同学合作);
	
	  (2)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15次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
	
	  3.学术论文或课题
	
	  同“考核方式”部分“2.科研考核”的要求。
	
	  十、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未曾参加工作的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于已参加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修,也可不修,但须以修其他课程所获学分替代。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家、省(部)、自治区、直辖市等有关社会实践项目与活动,学校鼓励研究生参与与专业学科相关的产、学、研、政合作项目等实践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所在研究所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与硕士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工作结合起来。硕士研究生社会实践须有明确的内容要求和合理的时间安排。
	
	  十一、学位论文及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学位论文工作应于中期考核通过后开始。论文开题至申请论文答辩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生完成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并通过答辩可获得2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可获得4学分。
	
	  2.各培养单位应阐明学位论文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措施,并明确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证报告等方面的要求。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
	
	  十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目录、经典论文目录
| 序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或发表时间 | 必读或选读 | 
| 1 | 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 李剑农 | 武汉大学 | 2006 | 必读 | 
| 2 | 中国古代经济史 | 齐涛 | 山东大学 | 2004 | 必读 | 
| 3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 | 斯波义信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1 | 选读 | 
| 4 | 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 | 傅筑夫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1 | 
					选读 |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经济史"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