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聚创西财大考研网-小厦老师
                    点击量: 1444
                    发布时间: 2016-06-02 18:31
                    
                        
                        
                           【微信号:扫码加咨询】
                             
                      
                    
                   
                
	  2013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人才;要求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能较好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对于本专业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本专业主要为高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教学、科研人才,吸引和稳定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研究能力和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既能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能在党政、企事业等实际工作部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以及其它综合性的工作。
	
	  三、研究方向
	
	  1、中国近现代史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研究
	
	  本方向从历史和理论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研究,专门系统研究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主要经验。
	
	  2、中国近现代经济体制变革研究
	
	  本方向探讨近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原因、动力和影响,分析近代以来历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得失。
	
	  3、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研究
	
	  本方向探讨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思想的演进、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培养年限
	
	  学制为3年。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我校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5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得低于40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科研训练8学分(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2学分,文献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2学分,学位论文4学分)。
	
	  2013级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硕士点名称: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课程 性质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 期 | 周学时 | 授课学院(中心) | 备注 | |||||||||||||||||||||
| Ⅰ | Ⅱ | 小学期 | Ⅲ | Ⅳ | 小学期 | Ⅴ | |||||||||||||||||||||
| √ | 必 修 课 | 公 共 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必选) | 2 | √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学分,2选1 | 
 |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 2 | √ | 2 | 经济学院 | 
 | 
 | 
 | 
 | 
 | ||||||||||||||||||
| 高级英语(1) | 3 | √ | 3 | 经贸外语学院 | 2选1,3学分高级英语分层教学,层次划分与选课要求见说明 | 
 | 
 | 
 | 
 | 
 | |||||||||||||||||
| 高级英语(2) | 3 | √ | √ | 4 | 
 | 
 | 
 | 
 | |||||||||||||||||||
| 学科 基础 课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3 | √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门必修 9学分 | 
 | 
 | 
 | 
 | 
 | ||||||||||||||||
|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 | 3 | √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专题研究 | 3 | √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专 业 课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专题研究 | 3 | √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门必修 9学分 | 
 | 
 | 
 | 
 | 
 |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 3 | √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专题研究 | 3 | √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选 修 课 | 专 业 选 修 课 |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专题研究 | 2 | √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选修课板块须选修15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9门课程 | 
 |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 2 | √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发展专题研究 | 2 | √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当代社会思潮 | 1 | 前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双语) | 1 | 后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 | 1 | 后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思想政治工作实务 | 1 | 后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重大战略决策研究 | 1 | 前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国外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 1 | 前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 | 1 | 前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西方政治哲学文献导读 | 1 | 后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国际关系专题研究 | 1 | 后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公 共 选 修 课 | 自然辩证法概论(必选) | 1 | √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本专业学生2门必修 | 
 | 
 | 
 | 
 | 
 |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选) | 1 | √ | 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 博弈理论与应用 | 2 | 前 | 3 | 课程组 | 
 | 
 | 
 | 
 | 
 | 
 | |||||||||||||||||
| 博弈理论与应用 | 2 | √ | 2 | 课程组 | 
 | 
 | 
 | 
 | 
 | 
 | |||||||||||||||||
| 经济法专题研究 | 2 | √ | 2 | 法学院 | 
 | 
 | 
 | 
 | 
 | 
 | |||||||||||||||||
| 会计理论与实务 | 2 | √ | 2 | 会计学院 | 
 | 
 | 
 | 
 | 
 | 
 | |||||||||||||||||
| 金融理论与实务 | 2 | √ | 2 | 金融学院 | 
 | 
 | 
 | 
 | 
 | 
 | |||||||||||||||||
| 管理学研究方法 | 2 | √ | 2 | 课程组 | 
 | 
 | 
 | 
 | 
 | 
 | |||||||||||||||||
| 国际政治经济学 | 2 | √ | 3 | 国际商学院 | 
 | 
 | 
 | 
 | 
 | 
 | |||||||||||||||||
| 实用英语写作 | 1.5 | √ | √ | 2 | 经贸外语学院 | 
 | 
 | 
 | 
 | 
 | |||||||||||||||||
| 商务英语阅读 | 1.5 | √ | √ | 2 | 
 | 
 | 
 | 
 | 
 | ||||||||||||||||||
| 财经新闻听力 | 1.5 | √ | √ | 2 | 
 | 
 | 
 | 
 | 
 | ||||||||||||||||||
| 高级英语口语 | 1.5 | √ | √ | 2 | 
 | 
 | 
 | 
 | 
 | ||||||||||||||||||
| 商务英语翻译 | 1.5 | √ | √ | 2 | 
 | 
 | 
 | 
 | 
 | ||||||||||||||||||
| 微观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 | 2 | √ | 3 | 经济数学学院 | 
 | 
 | 
 | 
 | 
 | 
 | |||||||||||||||||
| 宏观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 | 2 | √ | √ | 3 | 
 | 
 | 
 | 
 | 
 | ||||||||||||||||||
| 数学建模 | 2 | √ | √ | 3 | 
 | 
 | 
 | 
 | 
 | ||||||||||||||||||
| 金融数学方法 | 2 | √ | √ | 3 | 
 | 
 | 
 | 
 | 
 | ||||||||||||||||||
| 经济学中的计算方法 | 2 | √ | √ | 3 | 
 | 
 | 
 | 
 | 
 | ||||||||||||||||||
| 随机过程与经济应用 | 2 | √ | √ | 3 | 
 | 
 | 
 | 
 | 
 | ||||||||||||||||||
| 跨专业选修课 | 
 | 
 | 
 | 
 | 
 | 
 | 
 | 
 | 
 | 
 | 
 | 
 | |||||||||||||||
| 社会实践 | 2 | 答辩申请前完成 | 
 | 
 | |||||||||||||||||||||||
| 科研训练 | 学术交流与学术论文 | 2 | 答辩申请前完成 | ||||||||||||||||||||||||
| 学位论文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2 | √ | 
 | 
 | 
 | 
 | 
 | 
 | 
 | 
 | 
 | |||||||||||||||
| 学位论文 | 4 | √ | 
 | 
 | 
 | 
 | 
 | 
 | 
 | 
 | 
 | ||||||||||||||||
	  说明:
	
	  1、金融学(含金融电子化方向)、信用管理、金融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高级英语》、其他专业学生在第二学期学习《高级英语》;
	
	  2、《博弈理论与应用》实行“8+1”和“全学期上课”方式,“8+1”上课对象为有博弈理论基础是学生,“全学期上课”上课对象为无理论基础的学生;
	
	  3、注明“必选”课程的为本专业学生必选;选修课程中的“前”、“后”是指前半期或后半期开课;
	
	  4、必修课程作为选修课程选修的,每门计2个学分。
	
	  六、培养方式和考核方式
	
	  1、培养方式
	
	  本硕士点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导师指导、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四种具体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水平的理论知识、政治素质、相应的科研能力、实际能力和综合能力。
	
	  (1)导师指导是指导教师负责,并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和计划的要求和每个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和确立学习计划;及时解答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2)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学习理论的基本方式。通过教师的重点讲授、学生的专题讨论、专题辩论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要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学会方法的运用。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3)科研训练是培养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文笔能力的培养方式。具体的途径有: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申报研究生科研项目、参与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撰写学术论文等。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要积极支持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
	
	  (4)社会实践的培养方式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两种形式。研究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也可以利用小学期到工作部门实习。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要积极帮助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2、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的考核方式及要求,参见《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方式及考试要求的规定》。按社会实践具体环节的要求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3、科研训练
	
	  培养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文笔能力的培养方式。具体的途径有: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申报研究生科研项目、参与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撰写学术论文等。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要积极支持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质量要求。
	
	  4、补修课程
	
	  跨专业学生需补修3门所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等学历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主要课程2-3门;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通过考试为准。补修课程是《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与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实施办法》。
	
	  八、学位论文及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的时间安排、论文工作量要求:学位论文工作应于课程学习完成,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科研要求后开始;论文工作时间应从资料收集开始至论文定稿止,论文工作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
	
	  2、各培养单位应阐明学位论文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措施,并明确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证报告等方面的要求。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要求见《西南财经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与格式的基本要求》。
	
	  九、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见附件)
	
	  十、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经典著作书目、专业学术期刊目录、经典论文篇名表
| 序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作者或出版社 | 必读或选读 | 备 注 | 
| 1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资本论》 | 马克思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 人民出版社1979、2004年。 | 必读 | 
 | 
| 2 | 《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产党宣言》 | 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 必读 | 
 | 
| 3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 | 恩格斯著 人民出版社1997、1999、1984年。 | 必读 | 
 | 
| 4 |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国家与革命》 | 列宁著,《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人民出版社2001年 | 必读 | 
 | 
| 5 | 《矛盾论》、《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毛泽东著,《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 | 必读 | 
 | 
| 6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3年。 | 必读 | 
 | 
| 7 | 《西方哲学史》(上、下卷) | 罗素著,商务印书馆,1976年。 | 必读 | 
 | 
| 8 | 《中国哲学史》 | 北大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 | 必读 | 
 | 
| 9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 必读 | 
 | 
| 10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韦伯著,三联书店1987年。 | 必读 | 
 | 
| 11 | 《社会契约论》 | 卢梭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 | 必读 | 
 | 
| 12 | 《正义论》 | 罗尔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 必读 | 
 | 
| 13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亨廷顿著,新华出版社1998年。 | 必读 | 
 | 
| 14 | 《通往奴役之路》 | 哈耶克著,中国社科出版社1997年。 | 必读 | 
 | 
| 15 |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 吉登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 必读 | 
 | 
| 16 | 《西方政治思想通史》 | 刘玉安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 必读 | 
 | 
| 17 | 《现代世界体系》 | 沃勒斯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 必读 | 
 | 
| 18 | 《全球大变革》 | 赫尔德等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 | 必读 | 
 | 
| 19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中国近代史》 | 近代中国史稿编写组 | 必读 | 
 | 
| 20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陈旭麓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 必读 | 
 | 
| 21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 | 必读 | 
 | 
| 22 | 《中共党史研究》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 必读 | 
 | 
| 23 | 《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必读 | 
 | 
| 24 | 剑桥中国史(多卷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 选读 | 
 | 
| 25 | 中华民国史 | 李新总主编,中华书局2011年 | 必读 | 
 | 
| 26 |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 金冲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2009年 | 必读 | 
 | 
以上是聚创考研网为考生整理的"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的相关考研信息,希望对大家考研备考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如有疑问,也可以添加老师微信H17720740258进行咨询。
 
                            
                        
                   
                     
         
    
 
